两农民获评职称?媒体:不必惊讶,这是时代的进步

农民评职称为何引发关注?

“农民也能评职称了!”近日,石家庄市李永平、于江两位职业农民通过职称评审,成为首批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感到新奇甚至惊讶。但实际上,农民获评职称并非偶然,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成果。

石家庄市今年10月出台的《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》,首次将掌握农业专业技术的职业农民纳入人才评价范围。评审打破传统职称评定中的学历、论文等限制,重点考察实际技术水平、业绩贡献和带动影响。这样的改革,正是对新时代农民专业价格的认可。

新型职业农民为何需要职称?

你可能要问:种地还需要职称吗?答案是肯定的!现代农业早已不是”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简单劳动,而是需要专业聪明和技术支撑的复合型职业。像李永平这样从7亩地进步到1500亩农场,带动500多农户增收的新型职业农民,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、技术水平难道不值得专业认定吗?

职称评定为职业农民提供了官方认可的专业身份。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,更能帮助农民获得更多进步机会。正如李永平所说:”获得职称后能优先承接项目,这对农村引才、留才和人才培养都会起到推动影响。”这种制度创新,让农民职业进步有了更清晰的路径。

职称评定标准有哪些突破?

与传统职称评审不同,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实现了多重突破:

1. 取消学历门槛:不再要求本科、大专等硬性学历

2. 淡化论文要求:不将发表论文作为必要条件

3. 突出操作能力:重点考察实际生产技能和带动效应

4. 简化评审流程:从申报到评定经过更贴近农民实际

以于江为例,他在区农业局鼓励下报名,当月就通过评审成为农民助理工程师。这种高效、务实的评审机制,真正让职称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人才。

乡村振兴需要更多”职称农民”

“两农民获评职称”看似是个别案例,实则是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重要一步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,我们需要更多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。职称评定制度的建立,为这类人才提供了成长通道和进步动力。

李永平表示:”这既是对我个人的肯定,也让广大新型职业农民感到以后在农业生产这条路上更有奔头儿。”可以预见,随着各地类似政策的推广,”职称农民”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。他们的专业价格获得认可,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,为农村进步注入新活力。

不必惊讶于农民评职称,这正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动向。当农民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,当田间地头也能诞生专业技术人才,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