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7名理发师围着顾客跳舞求充值,表演式推销引争议

7名理发师围着顾客跳舞求充值,表演式推销引争议

一、尴尬现场:理发店上演“感恩表演”

“感恩有你,一路同行!”口号声中,7名理发师围着顾客跳舞,动作生涩却热诚洋溢。北京昌平区的王先生刚剪完头发,就被这突如其来的“答谢仪式”搞得手足无措。店员们簇拥着他,背景音乐响起,舞蹈持续了一分钟,最终目的却直指一句:“哥,几许充点?”

这种“表演式推销”并非个例。多地理发店通过团舞、投票、问卷等形式,将充值需求包装成“客户互动”。消费者往往因面子或尴尬被迫配合,店员也坦言:“跳得并不投入,但这是唯一的推销办法。”

二、情感绑架:充值背后的心理战术

为什么顾客容易“心软”?专家指出,理发店利用了“行为反推动机”原理:当消费者配合表演后,心理上会自我暗示“我是友善的”,从而更难拒绝后续的充值要求。顺带提一嘴,店员常制造焦虑(如“头发受损需护理”),再抛出高价解决方案,让顾客在心情冲动下消费。

更隐蔽的是“价格钝化”话术——将2000元充值换算成“每天只需几块钱”。消费者李女士就遇到过“投票充值”陷阱:表演结束后,店员要求她“选择一人为其充值”,最终她以“不住附近”为由才脱身。

三、行业乱象:从技术竞争到“充值内卷”

理发行业为何热衷推销预付费卡?缘故在于其“低底薪+高提成”的薪酬模式。理发师需自购工具、承担培训成本,推销充值卡成了主要收入来源。而商家则通过预付费锁定客户、回流资金,但风险也随之而来——资金链断裂、跑路事件频发。

相比之下,“快剪模式”和社区理发店因透明价格、技术扎实逐渐受青睐。消费者王先生虽最终充值1000元,但他强调:“该充几许充几许,别被表演绑架。”

四、法律警示:消费者有权说“不”

律师指出,若因“面子”或恐惧被迫充值,交易合法性存疑。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商家通过表演、围堵、密闭空间施压等手段促成消费,已涉嫌侵权。曾有案例中,消费者被诱骗至封闭环境,被迫借贷消费数万元,最终通过投诉追回款项。

专家建议,面对推销时可采取“延迟决策”:“我需要考虑一下”或“下次再决定”,主动脱离高压环境。

五、回归本质:技术才是理发店的核心

当消费者进店前就心怀戒备,说明行业生态已受损。监管部门需加强对“娱乐化推销”的规范,而理发店更应回归技术和服务——毕竟,靠舞蹈留客不如靠手艺留人。正如网友调侃:“剪得好天然有人充,何必跳得人脚趾抠地?”

拓展资料:7名理发师围着顾客跳舞求充值,暴露了行业过度营销的困境。消费者需保持理性,商家则应少点套路,多点诚恳。毕竟,剪发不是看表演,手艺才是硬道理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