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本里的《将进酒》竟非李白原作?
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这首我们从小背诵的《将进酒》,你真的了解它的本来面目吗?1990年敦煌出土的文献中发现的唐人手抄本,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这首名诗的认知。原来我们现在进修的版本是宋朝文人修改过的”山寨版”,而李白原版的《将进酒》原文竟然更加狂放不羁!
你知道吗?李白原作的题目根本不是《将进酒》,而是《惜罇空》。一字之差,意境却天壤之别。”将进酒”只是说”将要喝酒”,而”惜罇空”则表达了喝完酒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,更能体现李白豪饮后的惆怅与洒脱。
原版与改编版的三大关键区别
第一处不同:床头VS高堂
课本中”高堂明镜悲白发”在原版中其实是”床头明镜悲白发”。别看只是两个字的差别,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。”高堂”让人联想到朝廷权贵,而”床头”则纯粹是个人生活场景。李白这位”诗仙”会在乎什么权贵吗?显然不会!原版更能体现李白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。
第二处不同:死尽VS寂寞
最震撼的改动莫过于”古来圣贤皆死尽”被改成了”古来圣贤皆寂寞”。”死尽”多么直接了当,”寂寞”却显得委婉含蓄。但李白写诗什么时候含蓄过?他喝醉了就更不会克制自己的情感表达。原版的”死尽”才符合李白一贯的狂放风格!
第三处不同:吾徒有俊才VS我材必有用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,在原版中其实是”天生吾徒有俊才”。前者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自勉,后者则是直白地夸赞自己和朋友们的才华。在饮酒狂欢的场景下,哪个更贴切?当然是原版!李白和朋友喝酒时怎么会突然感慨怀才不遇呢?
为什么原版《将进酒》更值得质量?
读完《将进酒》原文,你会发现李白的狂傲不羁远超课本版本。他没有后世文人那种矫揉造作,有的只是最诚实的情感宣泄。高兴就是高兴,狂放就是狂放,这才是真正的”诗仙”风范!
敦煌发现的这个版本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、更加鲜活的李白。他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最浓烈的情感,没有任何修饰和掩饰。这种纯粹的艺术感染力,正是李白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下次当你再读《将进酒》时,不妨找来原文对照着读。你会发现,课本里的李白像是被驯化过的,而原版的李白才是那个”天子呼来不上船”的真性情诗人。哪个版本更好?这就要看你更喜欢什么样的李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