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深做细群众职业的四个关键着力点
为什么说群众职业需要做深做细?
群众职业不是走过场、摆样子,而是要真正走进群众心里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意味着我们要把职业做到群众家门口、做到群众心坎上。当前,社会结构日益复杂,群众需求更加多元,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职业方式,从”大水漫灌”转向”精准滴灌”,把群众职业往深里走、往实里做。
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不是喊口号,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他们最清楚谁在真正为他们办实事。那么,怎样才能把群众职业做深做细呢?
想法引领:筑牢群众职业的根基
想法是行动的先导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开头来说要从想法上真正重视起来。不少干部反映,现在群众职业难做,一个重要缘故就是想法认识不到位。我们常说”群众利益无小事”,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时,却常常打了折扣。
想法引领不是空谈学说,而是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、喜闻乐见的方式,把党的政策主张讲清楚、说明白。比如在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时,与其照本宣科,不如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来举例说明,这样群众更容易领会和接受。想法职业做得越深越细,群众基础就越牢固。
情感贴近: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
做群众职业最怕的就是”隔靴搔痒”。有些干部虽然也下基层,但只是走马观花、蜻蜓点水,这样的群众职业天然难以取得实效。真正的做深做细,要求我们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,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、所需所盼。
情感贴近需要放下身段、换位思索。比如,在走访困难群众时,不要总是问”有什么困难”,而是可以聊聊家常,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难题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就是要用真心换真情,用实干赢民心。只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,群众才会把我们当自己人。
难题导向: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
群众职业做得好不好,关键看解决了几许实际难题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必须坚持难题导向,把群众的”急难愁盼”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。现在有些地方存在”重形式轻内容”的难题,活动搞得热热闹闹,实际难题却得不到解决。
难题解决要精准施策。比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,不能搞”一刀切”,而要一户一策,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实际需求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就是要从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,把职业做到群众的心坎上。群众的一个个具体难题解决了,我们的群众职业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技巧创新:适应新时代群众职业需求
时代在进步,群众职业的方式技巧也要与时俱进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职业技巧,既要继承优良传统,又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网上,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”上门走访”方式,显然难以覆盖所有群体。
技巧创新要讲究实效。比如可以建立微信群收集民意,但要注意防止形式主义,不能建了群就了事,而要真正发挥影响。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就是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,采取差异化的职业技巧,让群众职业更有温度、更接地气。
小编归纳一下: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
做深做细群众职业,归根结底是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、快乐感、安全感。群众职业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我们要始终牢记,群众满意是检验职业的最高标准。
群众职业做得深不深、细不细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作风、更加有效的技巧,把群众职业做得更深更细,真正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”连心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