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忐忑不安的小练笔:怎样写好心情描写?
为什么六年级学生写小练笔会忐忑不安?
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阶段,面对老师布置的”忐忑不安”小练笔作业时,不少同学会真的感到忐忑不安。这种复杂的心情其实很正常——既担心写不好被批评,又渴望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内心感受。
还记得四年级时我们学过《麻雀’里面”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”这样生动的描写吗?现在六年级了,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。但别担心,只要掌握多少小技巧,你也能像小作家一样,把”忐忑不安”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!
怎样描写”忐忑不安”的动作和神态?
动作描写是表现心情最直接的方式。想象一下,当你忐忑不安时,身体会有哪些天然反应?是不是会不自觉地咬嘴唇、搓手指或者频繁眨眼?试着这样写:
“小明站在讲台前,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,脚尖在地板上划着无意义的圆圈。他的目光飘忽不定,时而瞥向严厉的班主任,时而盯着教室后墙上的挂钟,就是不敢直视台下四十双盯着自己的眼睛。”
神态描写同样重要。可以进修《麻雀’里面”无计可施地拍打着小翅膀”这样的写法,用比喻让描写更生动:
“小红的脸色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,苍白得如同教室墙上新刷的石灰。她的眉头紧锁,在眉心挤出一个深深的’川’字,嘴唇微微颤抖,像是寒风中一片即将凋零的枯叶。”
怎样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忐忑心情?
环境描写能巧妙烘托人物的内心情形。还记得《爬天都峰’里面”笔陡的石级,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”这样的描写吗?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技巧:
“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,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。窗外不合时宜的蝉鸣声格外刺耳,黑板上的’随堂测验’四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白得晃眼,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。”
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,用欢快的外界环境反衬内心的不安:
“操场上的欢笑声透过窗户传来,三年级的孩子正在体育课上玩老鹰捉小鸡。而此刻的教室里,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和此起彼伏的沉重呼吸。小军觉得自己的心跳声大得整个教室都能听见。”
写忐忑心情时的实用技巧
第一,多用具体细节代替抽象词汇。 与其直接写”我非常忐忑”,不如描述”我的手心沁出冷汗,把试卷边缘都浸湿了”。
第二,合理运用修辞手法。 比喻句能让描写更形象:”等待老师宣布成绩的几分钟,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”。夸张手法也能强化效果:”我的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膛”。
第三,注意心理活动的层次。 忐忑心情往往是变化的:从最初的紧张,到经过中的煎熬,再到最终的释然或更深的忧虑。把这些微妙变化写出来,文章就更有感染力。
第四,参考杰出范文但要有自己特色。 《麻雀》和《爬天都峰’里面的描写技巧值得进修,但要结合自己的诚实体验。你考试前的忐忑和登高时的忐忑肯定不同,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才是关键。
从忐忑不安到自信表达的成长
写完这篇关于”忐忑不安”的小练笔后,你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:原来用文字准确表达复杂心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!就像《语文园地五’里面那些小作者一样,通过不断练习,你也能把各种心情描写得惟妙惟肖。
下次当老师再布置心情描写作业时,希望你能想起这些技巧,不再忐忑不安,而是自信地拿起笔,把自己的内心全球生动地展现出来。记住,每个六年级学生都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,你的文字也正在记录着这个特别的成长阶段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