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撰写高质量经济学论文:选题技巧与写作要点
经济学论文的核心:从选题到发表的关键步骤
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经济学论文并非易事,但掌握正确的技巧能事半功倍。北大教授姚洋曾指出,论文成功的关键在于“选题、技巧、写作”三部曲。选题决定了论文的价格,技巧关乎研究技巧,而写作则影响成果的传播效果。那么,怎样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出正确选择?
经济学论文的选题应当以难题为导向,尤其要关注中国操作中的独特现象。比如“为什么中国腐败未阻碍经济增长”“法治不健全为何经济仍快速进步”等难题,既有现实意义,又能填补学说空白。相比之下,纯学说或修改他人模型的选题往往缺乏创新性,容易被期刊拒稿。
杰出选题的三大标准:新意、谜题与实用价格
1. 创新学说构想的选题
好的经济学论文需要提出新学说或发现现有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。例如,研究“中国高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外流并存”这一矛盾现象,比单纯讨论科斯定理更有价格。姚洋教授强调,与其修改诺贝尔奖得主的模型假设,不如从中国操作中挖掘诚实难题。
2. 解释“谜题”或意外现象
李约瑟之谜(为何工业革命未发生在中国)这类难题之因此经典,正是因其挑战常规逻辑。类似地,“中国高储蓄率与低消费并存”“FDI流入与资本输出同步”等现象,都是值得深挖的选题。这类研究往往能吸引审稿人注意,由于其重点拎出来说具有“颠覆性”。
3. 应用现有学说的新验证
如果你有独家数据或新计量技巧,检验经典学说也是不错的路线。例如使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数据研究“医保是否降低信教概率”,或用微观数据验证“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的影响”。姚洋提到,这类实证研究在期刊录用率高达60%-70%。
写作技巧:怎样让论文脱颖而出
1. 学说研究的“故事思考”
不要直接套用数学推导,而是先用天然语言讲清逻辑。就像阿西莫格鲁用“承诺机制”解释民主化进程,复杂模型背后必须有一个易懂的核心故事。记住:模型是工具,解释现象才是目的。
2. 实证研究的“数据+故事”组合
单纯跑回归远远不够。例如研究“村干部选举对公共设施的影响”,既要证明修桥修路的效果,也需验证其对教育等无关领域无影响,从而排除数据偏差。姚洋团队研究“政府投资与居民消费”时,就通过5年平均数、滞后变量等技巧多角度验证重点拎出来说。
3. 符合学术规范的写作
前言必须明确论文的文献定位和贡献;简介前20个单词就要抓住读者;图表避免彩色(多数期刊不支持)。常见雷区包括:文献引用格式混乱、数据来源未注明、语法错误等。这些细节可能直接导致拒稿。
划重点:经济学论文的成功公式
高质量经济学论文=真难题×严谨技巧×清晰表达。避免“稻草学说”(夸大次要影响)或“决定影响清单”(如“工资影响影响大全”),而要聚焦单一机制的深度分析。正如姚洋所言:“片面而深刻胜过广博而肤浅。”
最终提醒:经济学重在解释而非预测。与其追求“完美模型”,不如用中国独特操作提出新见解。毕竟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其进步经验本身就是一座待挖掘的学术金矿。